本報記者 松召峰
讀書是開闊視野最經濟、最直接的方式。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還是送給孩子一個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一個屬于他自己的精神家園。
隨著“書香許昌”的打造,我市越來越多的家庭意識到兒童閱讀的重要性。暑假期間,徜徉在蓮城大大小小的圖書館、書店,那些手捧圖書靜心閱讀的孩子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然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慢養孩子,靜待花開”,需要家長、教育者有足夠的耐心。
那么,對于需要培養閱讀習慣的學齡前及低學齡段兒童來說,該如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又該讀哪些書,如何讀呢?就此,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不同的年齡 不同的閱讀
有研究表明,0至6歲是兒童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6至12歲是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的最關鍵時期,海量閱讀及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尤為重要。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閱讀方式。”魏都區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陳喜玲認為,家長只有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3至5歲孩子的家庭學習中,家長可以選擇圖畫多、文字少的圖畫書,親子共讀。此類圖畫書在故事情節上有一定的重復,家長可以陪孩子邊讀邊猜,在互動中培養孩子的興趣。看兩遍后,孩子對故事情節熟悉了,隔幾天重讀,在讓孩子保持好奇心的同時,幫助孩子去回憶書中的情節。
孩子進入幼兒園后,閱讀環境形成,師生共讀的時間增多。對于一些反復出現的文字,孩子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認知的過程,但家長不要著急讓孩子去認字、學拼音,幼兒教育“小學化”會對孩子未來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陳喜玲建議,此時,可以讓孩子學一些兒歌和簡單的古詩,培養孩子的語感及他們對音律美的感知。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除了基礎字詞的學習外,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運用能力。“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其中,“寫”是學生思想和視野的表達,是輸出的過程;而“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是為“寫”作準備的,是一個知識輸入和儲存的過程。
“6歲以前要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6歲以后要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陳喜玲說,“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的過程不僅是一次知識攝取的過程,還是一個心靈洗禮和滋潤的過程。大量有益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潤,讓他們受益終身。”她建議,此時的閱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選擇性,家長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好的圖書,帶著任務,幫助孩子在興趣的引導下去閱讀,廣泛涉獵百科知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多方面的內容,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破除功利心 閱讀循序漸進
閱讀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大多數父母都明白,不過如何讀也是一門學問。
閱讀不會在短期內甚至幾年內看到明顯或直接的效果,閱讀在很多時候都是隱性技能。家長千萬不要有以閱讀達到某種效果的想法,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多讀幾本書就能寫好作文或者成績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長會奇怪“孩子喜歡讀書但就是不認識幾個字”,甚至有家長說孩子:“連一篇作文都寫不好,你那么多書都白看了。”
大量閱讀的效果在初、高中才能顯現出來。學習和寫作,都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孩子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就能形成連接,發揮更大的作用,并產生正向反饋。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那么,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陳喜玲建議,首先,家長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不僅是在書店、學校、圖書館里,在家里也應為孩子營造書香氛圍,除了購買和借閱圖書外,還可給孩子購置書架,讓孩子擁有一定數量的藏書,擁有自己的“圖書館”。家長可以把書隨意放在家里的任何一個角落,讓書隨處可見,隨手可得;每天安排固定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分享閱讀體驗,開展家庭讀書活動,也可以參與圖書館和學校舉行的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其次,要從兒童興趣出發,破除閱讀“迷思”,不帶功利性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愛上閱讀,不能強迫孩子。有的家長往往帶著目的性讓孩子讀書,要求孩子必須看與學習有關的書或者國學經典等,讀完后還要寫出讀后感。殊不知,這樣讀,不知不覺中會讓孩子讀書的興趣消失,導致閱讀質量降低。
“家長要幫助孩子形成一種觀念:閱讀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每天必做的事,也是需要認真對待的事。”陳喜玲建議,家長要引導孩子喜歡書、愛惜書,但對于低年齡段的孩子,當他們把書弄臟、弄破時,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要把它當成孩子探索書的一個過程。
正確引導 走出閱讀誤區
“與孩子一起讀,讀孩子的書,讀你想讓孩子讀的書,這個簡單的方法貫穿了我與孩子閱讀的整個過程,效果非常好。”市區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巍巍老師說。
據巍巍介紹,無論是他發現的好書、老師推薦的書,還是學習類的書,他都用同樣的方法。每本書他都會先讀上一遍,找出孩子的興趣點,不經意間分享給孩子,與孩子共同討論。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不識字或者識字量太少,不能閱讀,等孩子上小學后再開始也不遲;有的家長說,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買過很多書都浪費了,不想再買了;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讀與課本無關的書,對學習沒用,沒必要讀。巍巍表示,家長一定要走出誤區,正確引導孩子。幼兒時期,閱讀以培養興趣、養成習慣為主,不應拘于形式,無論是以文字為主的書,還是以圖片為主的書,都可以讀。
“孩子不喜歡閱讀,家長要及時查找原因,對癥下藥,不能因為孩子不喜歡閱讀就放棄。”巍巍說。
還有的孩子上小學后,家長就認為孩子學業重,沒有時間閱讀。巍巍說,其實不然,現在好多學校都給孩子布置閱讀作業,但家長督促落實不夠,沒把閱讀時間添加到每日必做的安排中。
“閱讀就像美食,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慢慢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巍巍說,閱讀,可以為孩子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點亮孩子的人生。
? 2025 鹽城公共自行車 技術支持: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