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團圓
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情結
今年
繼“打工人”、“尾款人”之后
又有了一個新詞
(顧名思義:就是原地過年的人)
“爸,媽,今年我可能不回家過年了”
“那我跟你爸就沒什么要忙活的”
一句輕松的回應
其實我們都明白
比起一時的團圓
此時的親人
最記掛的是彼此的平平安安
其實,換個思維就會發現
過年不回家
還是有挺多好處的
避免花式提問
總有一個問題你不想回答/面對
不回家,這些問題就:不!存!在!
母慈子孝一假期
放假第一天:你是寶寶
放假第二天:你是寶寶
放假第三天
省下紅包,買!
走親訪友
送禮送煙送紅包
不回家
統!統!省!下!了!
避免爭吵
新婚小夫妻
不用為“過年回誰家”而battle了
不回家
小兩口踏踏實實
過個難得的二人世界
不用操心這件事
90后都已經開始操心送禮這件事
每年過年回家,
給長輩買什么禮物成為難題
禮物=收入=孝敬=懂事
否則,就會落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評價
避免單調
回老家
走親訪友只能純走路
而就地訪友
一個app自由切換出行方式
這樣看來
過年不回家(回不去)
是不是也沒那么悲傷了?
多地疫情頻發
最穩妥的方式便是
“不走動”原地過年
遠程舉杯、遠程共度佳節
或許這個年
是最入你心的一個年喲
? 2025 鹽城公共自行車 技術支持: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