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年生產氫氣約為1.17億噸,其中副產氫氣4800萬噸,專門制氫約為6900萬噸。未來,在全球碳中和的大環境下,氫氣將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制取。
美國、德國、日本等已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從國家層面制定了氫能產業的發展戰略規劃。殼牌、bp、道達爾、挪威能源公司、沙特阿美及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等石油公司也在氫能發展方面有所布局。據測算,未來10年全球氫能市場規模將增加一倍以上。
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持續增長,油氣對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面臨挑戰。能源體系以化石能源為主,碳減排壓力大,亟待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而氫能作為二次能源,具有零碳、高效、能源互聯媒介、可儲能、安全可控等顯著優勢,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
在碳中和背景下,氫能是新能源領域中與油氣行業現有業務結合最緊密的一類,發展氫能是幫助油氣行業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最佳路徑之一。擴大綠氫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對化石能源進行規模化替代,可以實現油氣行業減碳與脫碳。
△永安行氫能源車全球首發
我國氫能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氫能產業部署不斷加速。2019年,氫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以來先后印發了多個文件,各地積極出臺配套規劃和政策,推動氫能研發、制備、儲運和應用鏈條不斷完善,目前產業鏈和標準規范已初步形成。在燃料汽車領域,我國涉氫燃料電池車企數量持續增長,眾多企業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關聯產業。從加氫站數量來看,2016年以后增長較快。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累計建成118座加氫站(不含3座已拆除加氫站),其中建成的加氫站已投入運營101座,待運營17座,投用比例超過85%。此外,我國在建/擬建的加氫站數量達到167座,主要集中在大灣區和長三角。
未來10~20年,將是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氫能源與燃料電池新興產業,技術密集、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到2030年和2050年,氫能有望分別占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的5%和10%。
交通領域是近中期氫能應用的主力場景。氫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經濟性與技術成熟度最高,市場潛力最大,適合在近期重點推廣。氫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將隨著產業規模擴大而持續下降,未來10年,電堆核心材料性能將大幅提高,成本顯著下降,膜電極量產規模效應明顯。預計在未來10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燃料電池車(fcevs)市場。中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預計從2020年的7355輛增加到2035年的130萬輛。天然氣摻氫、熱電聯產、合成氨醇、氫氣煉鋼和氫氣發電等可以通過運輸成本下降來達到最理想的經濟性水平。
現階段,我國在氫能核心材料、零部件、重大裝備和工程等方面仍有部分關鍵技術有待攻克。未來還需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中的定位,完善氫能的頂層設計并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找到適合氫能發展的商業模式。
為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的明確部署,加強探索綠色交通發展實踐工作。作為共享出行第一股的永安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成為碳達峰、碳中和的踐行典范。
2019年年底,永安行率先完成氫動力電動車的研發落地,并與2020年,先后在常州、南通等城市啟動《氫動力電動車市民體驗活動》,倡導綠色低碳出行主題。
來源:氫云鏈微信公眾號
? 2025 鹽城公共自行車 技術支持: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